清凉山主页        佛教经典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聖行品第七之四

善男子。我觀諸行。悉皆無常。云何知耶。以因緣故。若有諸法。從緣生者。則知無常。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善男子。佛性無生無滅無去無來。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因所作非無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無相。非有名非無名。非名非色非長非短。非陰界入之所攝持。是故名常。善男子。佛性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善男子。常者即是如來。如來即是僧。僧即是常。以是義故。從因生法。不名為常。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因生。善男子。是諸外道。不見佛性如來及法。是故外道所可言說。悉是妄語。無有真諦。諸凡夫人。先見瓶衣車乘舍宅城郭河水山林男女象馬牛羊。後見相似。便言是常。當知其實。非是常也。善男子。一切有為。皆是無常。虛空無為。是故為常。佛性無為是故為常。虛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無為。無為者即是常。常者即是法。法者即是僧。僧即無為。無為者即是常。善男子。有為之法。凡有二種。色法非色法。非色法者。心心數法。色法者。地水火風。善男子。心名無常。何以故。性是攀緣。相應分別故。善男子。眼識性異。乃至意識性異。是故無常。善男子。色境界異。乃至法境界異。是故無常。善男子。眼識相應異。乃至意識相應異。是故無常。善男子。心若常者。眼識應獨。緣一切法。善男子。若眼識異。乃至意識異。則知無常。以法相似。念念生滅。凡夫見已。計之為常。善男子。諸因緣相可破壞故。亦名無常。所謂因眼因色因明因思惟生於眼識。耳識生時。所因各異。非眼識因緣。乃至意識異。亦如是。

復次善男子。壞諸行因緣異。故心名無常。所謂修無常心異。修苦空無我心異。心若常者。應常修無常。尚不得觀。苦空無我。況復得觀。常樂我淨。以是義故。外道法中。不能攝取常樂我淨。善男子。當知心法。必定無常。

復次善男子。心性異。故名為無常。所謂聲聞心性異。緣覺心性異。諸佛心性異。一切外道。心有三種。一者出家心。二者在家心。三者在家遠離心。樂相應心異。苦相應心異。不苦不樂相應心異。貪欲相應心異。瞋恚相應心異。愚癡相應心異。一切外道心相亦異。所謂愚癡相應心異。疑惑相應心異。邪見相應心異。進止威儀其心亦異。善男子。心若常者。亦復不能分別諸色。所謂青黃赤白紫色。善男子。心若常者。諸憶念法。不應忘失。善男子。心若常者。凡所讀誦。不應增長。

復次善男子。心若常者。不應說言已作今作當作。若有已作今作當作。當知是心。必定無常。善男子。心若常者。則無怨親非怨非親。心若常者。則不應言我物他物。若死若生。心若常者。雖有所作。不應增長。善男子。以是義故。當知心性。各各別異。有別異故。當知無常。善男子。我今於此。非色法中。演說無常。其義已顯。復當為汝說色無常。是色無常本無有生生已滅故。內身處胎。歌羅邏時。本無有生。生已變故。外諸牙莖。本亦無生。生已變故。是故當知一切色法。悉皆無常。善男子。所有內色。隨時而變。歌羅邏時異。安浮陀時異。伽那時異。閉手時異。諸疱時異。初生時異。嬰孩時異。童子時異。乃至老時。各各變異。所謂外色。亦復如是。牙異莖異枝異葉異花異果異。

復次善男子。內味亦異。歌羅邏時。乃至老時。各各變異。外味亦爾。牙莖枝葉。花果味異。歌羅邏時力異。乃至老時力異。歌羅邏時狀貌異。乃至老時狀貌亦異。歌羅邏時果報異。乃至老時果報亦異。歌羅邏時名字異。乃至老時。名字亦異。所謂內色壞已還合故知無常。外諸樹木亦壞已還合故知無常。次第漸生。故知無常。次第生歌羅邏時。乃至老時。次第生牙。乃至果子故知無常。諸色可滅。故知無常。歌羅邏滅時異。乃至老滅時異。牙滅時異。乃至果滅時異。故知無常。凡夫無知。見相似生。計以為常。以是義故。名曰無常。若無常即是苦。若苦即是不淨。

善男子。我因迦葉。先問是事。於彼已答。

復次善男子。諸行無我。善男子。總一切法。謂色非色色非我也。何以故。可破可壞可裂可打生增長故。我者不可破壞。裂打生長。以是義故。知色非我非色之法。亦復非我。何以故。因緣生故。善男子。若諸外道。以專念故。知有我者。專念之性。實非我也。若以專念。為我性者。過去之事。則有忘失。有忘失故。定知無我。善男子。若諸外道。以憶想故。知有我者。無憶想故。定知無我。如說見人。手有六指。即便問言。我先何處。共相見耶。若有我者。不應復問。以相問故。定知無我。善男子。若諸外道。以有遮故。知有我者。善男子。以有遮故。定知無我。如言調達。終不發言。非調達也。我亦如是。若定是我。終不遮我。以遮我故。定知無我。若以遮故。知有我者。汝今不遮。定應無我。善男子。若諸外道。以伴非伴。知有我者。以無伴故。應無有我。有法無伴。所謂如來虛空佛性。我亦如是。實無有伴。以是義故。定知無我。

復次善男子。若諸外道。以名字故。知有我者。無我法中。亦有我名。如貧賤人。名字富貴。如言我死。若我死者。我則殺我。而我實不可殺。假名殺我。亦如矬人。名為長者。以是義故。定知無我。

復次善男子。若諸外道以生已求乳。知有我者。善男子。若有我者。一切嬰兒。不應執持糞穢火蛇毒藥。以是義故。定知無我。

復次善男子。一切眾生。於三法中。悉有等智。所謂婬欲飲食恐怖。是故無我。

復次善男子。若諸外道。以相貌故。知有我者。善男子。相故無我。無相故亦無我。若人睡時。不能進止俯仰視眴。不覺苦樂。不應有我。若以進止俯仰視眴。知有我者。機關木人。亦應有我。善男子。如來亦爾。不進不止不俯不仰不視不眴。不苦不樂不貪不恚不癡不行。如來如是。真實有我。

復次善男子。若諸外道。以見他食果口中生涎。知有我者。善男子。以憶念故。見則生涎。涎非我也。我亦非涎非喜非悲非欠非笑。非臥非起非飢非飽。以是義故。定知無我。善男子。是諸外道。癡如小兒。無慧方便。不能了達。常與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壽命非壽命。眾生非眾生。實非實有非有。於佛法中。取少許分。虛妄計有。常樂我淨。而實不知常樂我淨。如生盲人。不識乳色。便問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貝。盲人復問。是乳色者。如貝聲耶。答言。不也。復問貝色。為何似耶。答言。猶稻米末。盲人復問。乳色柔軟。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復何所似。答言。猶如雨雪。盲人復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復何似。答言。猶如白鶴。是生盲人。雖聞如是四種譬喻。終不能得識乳真色。是諸外道。亦復如是。終不能識常樂我淨。善男子。以是義故。我佛法中。有真實諦。非於外道。

文殊師利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於今臨般涅槃方更轉於無上法輪。乃作如是分別真諦。

佛告文殊師利。汝今云何故。於如來生涅槃想。善男子。如來實是常住。不變不般涅槃。善男子。若有計我是佛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即是法。法是我所。我即是道。道是我所。我即世尊。世尊即是我所。我即聲聞。聲聞即是我所。我能說法。令他聽受。我轉法輪。餘人不能。如來終不作如是計。是故如來不轉法輪。善男子。若有人作如是妄計。我即是眼。眼即是我所。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我即是色。色是我所。乃至法亦如是。我即是地。地即是我所。水火風等。亦復如是。善男子。若有人言。我即是信。信是我所。我是多聞。多聞即是我所。我是檀波羅蜜檀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尸波羅蜜尸尸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羼提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毘梨耶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禪波羅蜜禪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是我所。我是四念處四念處即是我所。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亦復如是。善男子。如來終不作如是計。是故如來。不轉法輪。善男子。若言常住無有變易。云何說言。佛轉法輪。是故汝今不應說言如來方更轉於法輪。善男子。譬如因眼緣色緣明緣思惟。因緣和合。得生眼識。善男子。眼不念言。我能生識。色乃至思惟。終不念言。我生眼識。眼識。亦復不作念言。我能自生。善男子。如是等法。因緣和合。得名為見。善男子。如來亦爾。因六波羅蜜三十七助菩提之法覺了諸法。復因咽喉舌齒脣口言語音聲。為憍陳如初始說法名轉法輪。以是義故。如來不名轉法輪也。善男子。若不轉者即名為法。法即如來。善男子。譬如因燧因鑽因手因乾牛糞而得生火。燧亦不言。我能生火。鑽手牛糞。各不念言我能生火。火亦不言。我能自生。如來亦爾。因六波羅蜜。乃至憍陳如名轉法輪。如來亦復不生念言我轉法輪。善男子。若不生者。是則名為轉正法輪。是轉法輪。即名如來。善男子。譬如因酪因水因攢因瓶因繩因人。手捉而得出蘇。酪不念言我能出蘇乃至人手亦不念言我能出蘇。蘇亦不言。我能自出。眾緣和合。故得出蘇。如來亦爾。終不念言我轉法輪。善男子。若不出者。是則名為。轉正法輪。是轉法輪。即是如來。善男子。譬如因子因地因水因火因風因糞因時。因人作業而牙得生。善男子。子亦不言。我能生牙。乃至作業。亦不念言。我能生牙。牙亦不言。我能自生。如來亦爾。終不念言。我轉法輪。善男子。若不能者。是則名為轉正法輪。是轉法輪。即是如來。善男子。譬如因鼓因空因皮因人因桴和合出聲。鼓不念言。我能出聲。乃至桴亦如是。聲亦不言。我能自生。善男子。如來亦爾。終不念言。我轉法輪。善男子。轉法輪者。名為不作。不作者。即轉法輪。轉法輪者。即是如來。善男子。轉法輪者。乃是諸佛世尊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善男子。虛空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法。如來亦爾。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法。如如來性佛性亦爾。非生非出非作非造非有為法。善男子。諸佛世尊。語有二種。一者世語。二者出世語。善男子。如來為諸聲聞緣覺。說於世語。為諸菩薩說出世語。善男子。是諸大眾。復有二種。一者求小乘。二者求大乘。我於昔日波羅[木*奈]城。為諸聲聞轉于法輪。今始於此拘尸那城為諸菩薩轉大法輪。

復次善男子。復有二人。中根上根。為中根人於波羅[木*奈]轉於法輪。為上根人。人中象王。迦葉菩薩等。今於此間拘尸那城轉大法輪。善男子。極下根者。如來終不為轉法輪。極下根者。即一闡提。

復次善男子。求佛道者。復有二種。一中精進。二上精進。於波羅[木*奈]。為中精進。轉於法輪。今於此間拘尸那城。為上精進。轉大法輪。

復次善男子。我昔於彼波羅[木*奈]城初轉法輪。八萬天人得須陀洹果。今於此間拘尸那城。八十萬億人。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善男子。波羅[木*奈]城大梵天王。稽首請我。轉於法輪。今於此間拘尸那城。迦葉菩薩稽首。請我轉大法輪。

復次善男子。我昔於彼波羅[木*奈]城轉法輪時。說無常苦空無我。今於此間拘尸那城轉法輪時。說常樂我淨。

復次善男子。我昔於彼波羅[木*奈]城轉法輪時。所出音聲。聞于梵天。如來今於拘尸那城轉法輪時。所出音聲。遍於東方二十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復次善男子。諸佛世尊凡有所說。皆悉名為。轉法輪也。善男子。譬如聖王所有輪寶未降伏者能令降伏。已降伏者。能令安隱。善男子。諸佛世尊凡所說法。亦復如是。無量煩惱。未調伏者。能令調伏。已調伏者。令生善根。善男子。譬如聖王所有輪寶。則能消滅。一切怨賊。如來演法。亦復如是。能令一切。諸煩惱賊。皆悉寂靜。

復次善男子。譬如聖王所有輪寶下上迴轉。如來說法。亦復如是。能令下趣諸惡眾生上生人天乃至佛道。善男子。是故汝今不應讚言。如來於此。更轉法輪。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於此義。非為不知。所以問者。為欲利益諸眾生故。世尊。我已久知。轉法輪者。實是諸佛如來境界。非是聲聞緣覺所知。

爾時世尊告迦葉菩薩。善男子。是名菩薩住於大乘大涅槃經所行聖行。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復以何義。名為聖行。善男子。聖名諸佛世尊。以是義故。名為聖行世尊。若是諸佛之所行者。則非聲聞緣覺菩薩所能修行。善男子。是諸世尊安住於此大般涅槃。而作如是開示。分別演說其義。以是義故。名曰聖行。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如是聞已。則能奉行。故名聖行。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得是行已。則得住於無所畏地。善男子。若有菩薩得住如是無所畏地。則不復畏貪恚愚癡生老病死。亦復不畏惡道地獄畜生餓鬼。善男子。惡有二種。一者阿修羅。二者人中。人中有三種惡。一者一闡提。二者誹謗方等經典。三者犯四重禁。善男子。住是地中諸菩薩等終不畏墮如是惡中。亦復不畏沙門婆羅門外道邪見天魔波旬。亦復不畏受二十五有。是故此地名無所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無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壞二十五有。善男子。得無垢三昧。能壞地獄有。得無退三昧。能壞畜生有。得心樂三昧。能壞餓鬼有。得歡喜三昧。能壞阿修羅有。得日光三昧。能斷弗婆提有。得月光三昧。能斷瞿耶尼有。得熱炎三昧。能斷欝單越有。得如幻三昧。能斷閻浮提有。得一切法不動三昧。能斷四天處有。得難伏三昧。能斷三十三天處有。得悅意三昧。能斷炎摩天有。得青色三昧。能斷兜率天有。得黃色三昧。能斷化樂天有。得赤色三昧。能斷他化自在天。有得白色三昧。能斷初禪有。得種種三昧。能斷大梵天有。得雙三昧。能斷二禪有。得雷音三昧。能斷三禪有。得霔雨三昧。能斷四禪有。得如虛空三昧。能斷無想有。得照鏡三昧。能斷淨居阿那含有。得無礙三昧。能斷空處有。得常三昧。能斷識處有。得樂三昧。能斷不用處有。得我三昧。能斷非想非非想處有。善男子。是名菩薩得二十五三昧斷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諸三昧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入如是等諸三昧王。若欲吹壞須彌山王隨意即能。欲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心之所念亦悉能知。欲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內於己身一毛孔中隨意即能。亦令眾生無迫迮想。若欲化作無量眾生悉令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中者亦能隨意。欲分一身。以為多身。復合多身。以為一身。雖作如是心無所著。猶如蓮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得入如是三昧王已。即得住於自在之地。菩薩得住是自在地得自在力。隨欲生處。即得往生。善男子。譬如聖王。領四天下。隨意所行。無能障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生處。若欲生者。隨意往生。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見地獄一切眾生。有可化令住善根者。菩薩即往而生其中。菩薩雖生非本業果。菩薩摩訶薩住自在地力因緣故而生其中。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雖在地獄。不受熾然。碎身等苦。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所可成就如是功德。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尚不可說。何況諸佛。所有功德。而當可說。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住無垢藏王。有大威德成就神通。得大總持。三昧具足。得無所畏。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諸佛菩薩所可成就功德智慧。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實不可說。我意猶謂故不如是大乘經典。何以故。因是大乘方等經力故能出生諸佛世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大乘方等經典。雖復成就。無量功德。欲比是經。不得為喻。百倍千倍百千萬億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善男子。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從佛出生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善男子。以是義故。說言如來所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讚。大涅槃經。猶如醍醐。最上最妙。若有能服。眾病悉除。一切諸藥。悉入其中。我聞是已。竊復思念。若有不能聽受是經。當知是人。為大愚癡。無有善心。世尊我於今者。實能堪忍。剝皮為紙。刺血為墨。以髓為水。折骨為筆。書寫如是大涅槃經。書已讀誦。令其通利。然後為人。廣說其義。世尊。若有眾生。貪著財物。我當施財。然後以是大涅槃經。勸之令讀。若尊貴者。先以愛語而隨其意。然後漸當以是大乘大涅槃經。勸之令讀。若凡庶者。當以威勢逼之令讀。若憍慢者。我當為其而作僕使。隨順其意。令其歡喜。然後當以大般涅槃。而教導之。若有誹謗大乘經者。當以勢力。摧之令伏。既摧伏已。然後勸之。令讀大涅槃經。若有愛樂大乘經者。我躬當往。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善哉善哉。汝甚愛樂大乘經典。貪大乘經愛大乘經味大乘經。信敬尊重。供養大乘。善男子。汝今以此善心因緣。當得超越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大菩薩。在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亦不久。復當如我。廣為大眾演說如是大般涅槃如來佛性諸佛所說祕密之藏。善男子。過去之世。佛日未出。我於爾時。作婆羅門。修菩薩行。悉能通達。一切外道。所有經論。修寂滅行。具足威儀。其心清淨。不為外來。能生欲想。之所破壞。滅瞋恚火。受持常樂我淨之法。周遍求索大乘經典乃至不聞方等名字。我於爾時。住於雪山。其山清淨。流泉浴池樹林藥木。充滿其地。處處石間。有清流水。多諸香花。周遍嚴飾。眾鳥禽獸。不可稱計。甘果滋繁。種別難計。復有無量藕根甘根青木香根。我於爾時。獨處其中。唯食諸果。食已。繫心思惟坐禪。經無量歲。亦不聞有如來出世大乘經名。善男子。我修如是難行苦行時。釋提桓因等諸天人。心大驚怪。即共集會。各各相謂。而說偈言

各共相指示 清淨雪山中
寂靜離欲主 功德莊嚴王
以離貪瞋慢 永斷諂愚癡
口初未曾說 麁惡等語言

爾時眾中有一天子。名曰歡喜。復說偈言

如是離欲人 清淨勤精進
將不求帝釋 及以諸天耶
若是外道者 修行諸苦行
是人多欲求 帝釋所坐處

爾時復有一仙天子。即為帝釋。而說偈言

天主憍尸迦 不應生此慮
外道修苦行 何必求帝處

說是偈已。復作是言。憍尸迦。世有大士。為眾生故。不貪己身。為欲利益諸眾生故。而修種種無量苦行。如是之人。見生死中諸過咎故。設見珍寶滿此大地諸山大海。不生貪著。如視涕唾。如是大士。棄捨財寶。所愛妻子。頭目髓腦。手足支節。所居舍宅。象馬車乘。奴婢僮僕。亦不願求。生於天上。唯求欲令。一切眾生。得受快樂。如我所解。如是大士。清淨無染。眾結永盡。唯欲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提桓因。復作是言。如汝言者。是人則為攝取一切世間所有眾生。大仙。若此世間。有佛樹者。能除一切諸天世人及阿修羅煩惱毒蛇。若諸眾生。住是佛樹陰涼中者。煩惱諸毒。悉得消滅。大仙。是人若當未來世中作善逝者。我等悉當得滅無量熾然煩惱。如是之事。實為難信。何以故。無量百千諸眾生等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見少微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便動轉。如水中月。水動則動。猶如畫像。難成易壞。菩提之心。亦復如是。難發易壞。大仙。如有多人。以諸鎧仗。牢自莊嚴。欲前討賊。臨陣恐怖。則便退散。無量眾生。亦復如是。發菩提心。牢自莊嚴。見生死過。心生恐怖。即便退散。大仙。我見如是無量眾生。發心之後。皆生動轉。是故。我今雖見是人修於苦行。無惱無熱。住於險道。其行清淨。未能信也。我今要當自往試之。知其實能堪任荷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重擔不。大仙。猶如車有二輪。則能載用。鳥有二翼。堪任飛行。是苦行者。亦復如是。我雖見其堅持禁戒。未知其人。有深智不。若有深智。當知則能堪任荷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重擔也。大仙。譬如魚母。多有胎子。成就者少。如菴羅樹。花多果少。眾生發心。乃有無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大仙。我當與汝。俱往試之。大仙。譬如真金。三種試已。乃知其真。謂燒打磨。試彼苦行者。亦當如是。

爾時釋提桓因。自變其身。作羅剎像。形甚可畏。下至雪山。去其不遠。而便立住。是時羅剎。心無所畏。勇健難當。辯才次第。其聲清雅。宣過去佛。所說半偈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說是半偈已。便住其前。所現形貌。甚可怖畏。顧眄遍視。觀於四方。是苦行者。聞是半偈。心生歡喜。譬如估客。於險難處。夜行失伴。恐怖推求。還遇同侶。心生歡喜。踊躍無量。亦如久病。未遇良醫。瞻病好藥。後卒得之。如人沒海。卒遇船舫。如渴乏人。遇清冷水。如為怨逐。忽然得脫。如久繫人。卒聞得出。亦如農夫。炎旱值雨。亦如行人。還得歸家。家人見已。生大歡喜。善男子。我於爾時。聞是半偈。心中歡喜。亦復如是。即從座起。以手舉髮。四向顧視。而說是言。向所聞偈。誰之所說。爾時亦更不見餘人。唯見羅剎。即說是言。諸開如是解脫之門。誰能雷震諸佛音聲。誰於生死睡眠之中。而獨覺寤。唱如是言。誰能於此示道生死飢饉眾生無上道味。無量眾生。沈生死海。誰能於中。作大船師。是諸眾生。常為煩惱重病所纏。誰能於中。為作良醫。說是半偈。啟悟我心。猶如半月。漸開蓮花。善男子。我於爾時。更無所見。唯見羅剎。復作是念。將是羅剎。說是偈耶。仍復生疑。或非其說。何以故。是人形容。甚可怖畏。若有得聞。是偈句者。一切恐怖醜陋即除。何有此人形貌如是。能說此偈。不應火中。出於蓮花。非日光中。出生冷水。善男子。我於爾時。復作是念。我今無智。而此羅剎。或能得見過去諸佛。從諸佛所。聞是半偈。我今當問。即便前至是羅剎所。作如是言。善哉大士。汝於何處。得是過去離怖畏者所說半偈。大士。復於何處而得如是半如意珠。大士。是半偈義。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之正道也。一切世間無量眾生常為諸見。羅網所覆。終身於此外道法中。初不曾聞如是出世十力世雄所說空義。善男子。我問是已。即答我言。大婆羅門。汝今不應。問我是義。何以故。我不食來。已經多日。處處求索。了不能得。飢渴苦惱。心亂讇語。非我本心。之所知也。假使我今力能飛行虛空。至欝單越。乃至天上處處求食。亦不能得。以是之故。我說是語。善男子。我時即復語羅剎言。大士。若能為我說是偈竟。我當終身為汝弟子。大士。汝所說者。名字不終。義亦不盡。以何因緣。不欲說耶。夫財施者。則有竭盡。法施因緣。不可盡也。雖無有盡。多所利益。我今聞此半偈法已。心生驚疑。汝今幸可為我除斷。說此偈竟。我當終身為汝弟子。羅剎答言。汝智太過。但自憂身。都不見念。今我定為飢苦所逼。實不能說。我即問言。汝所食者。為是何物。羅剎答言。汝不足問。我若說者。令多人怖。我復問言。此中獨處。更無有人。我不畏汝。何故不說。羅剎答言。我所食者。唯人暖肉。其所飲者。唯人熱血。自我薄福。唯食此食。周遍求索。困不能得。世雖多人。皆有福德。兼為諸天之所守護。而我無力。不能得殺。善男子。我復語言。汝但具足。說是半偈。我聞偈已。當以此身奉施供養。大士。我設命終。如此之身。無所復用。當為虎狼鵄梟鵰鷲之所噉食。然復不得一毫之福。我今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捨不堅身。以易堅身。羅剎答言。誰當信汝。如是之言。為八字故。棄所愛身。善男子。我即答言。汝真無智。譬如有人。施他凡器。得七寶器。我亦如是。捨不堅身。得金剛身。汝言誰當信者。我今有證。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及四天王能證是事。復有天眼諸菩薩等。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修行大乘。具六度者。亦能證知。復有十方諸佛世尊利眾生者。亦能證我。為八字故。捨於身命。羅剎復言。汝若如是。能捨身者。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其餘半偈。善男子。我於爾時。聞是事已。心中歡喜。即解己身所著鹿皮。為此羅剎。敷置法座。白言。和上。願坐此座。我即於前。叉手長跪。而作是言。唯願和上。善為我說。其餘半偈。令得具足。羅剎即說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爾時羅剎說是偈已。復作是言。菩薩摩訶薩。汝今已聞。具足偈義。汝之所願。為悉滿足。若必欲利諸眾生者。時施我身。善男子。我於爾時。深思此義。然後處處。若石若壁若樹若道。書寫此偈。即便更繫所著衣裳。恐其死後。身體露現。即上高樹。爾時樹神。復問我言。善哉仁者。欲作何事。善男子。我時答言。我欲捨身。以報偈價。樹神問言。如是偈者。何所利益。我時答言。如是偈句。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說開空法道。我為此法。棄捨身命。不為利養。名聞財寶轉輪聖王四大天王釋提桓因大梵天王人天中樂。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捨此身。善男子。我捨身時。復作是言。願令一切慳惜之人。悉來見我捨離此身。若有少施。起貢高者。亦令得見我為一偈捨此身命。如棄草木。我於爾時。說是語已。尋即放身。自投樹下。下未至地時。虛空之中。出種種聲。其聲乃至阿迦尼吒。爾時羅剎還復釋身。即於空中。接取我身。安置平地。爾時釋提桓因及諸天人大梵天王。稽首頂禮。於我足下。讚言。善哉善哉。真是菩薩。能大利益無量眾生。欲於無明黑闇之中。然大法炬。由我愛惜如來大法故相嬈惱。唯願聽我。懺悔罪咎。汝於未來必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見濟度。爾時釋提桓因及諸天眾。頂禮我足。於是辭去。忽然不現。善男子。如我往昔。為半偈故。捨棄此身。以是因緣。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彌勒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得如是無量功德。皆由供養如來正法。善男子。汝今亦爾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已超過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菩薩上。善男子。是名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修於聖行。

清凉山主页        佛教经典        大般涅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