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殊 大 士 灵 应 录》 序
· 梦醒 ·
五台山(清凉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大悲观世音、大愿地藏、大行普贤菩萨、大智文殊、四大菩萨驻化人间的名山道场。其灵应事迹,历代以来,都有人为文记其事。民国印光大师和许止静居士、为了使名山圣迹,和大士灵应之事迹,能深植于民心,籍菩萨之灵应,以启迪人人之灵智,移风化俗、引导人奋发向善、特将四大名山志、一一加以修治校订。此本《文殊大士灵应录》,即是依据印光大师所修治校订之五台山志《清凉山志》,由“光明慈悲喜舍救济会”李博永会长、运用其灵妙动人的文字技巧,译成顺畅流利的白话,将古人朝山得睹圣迹的灵应,一一连载于《慈云月刊》,其生动的描述,颇能引人入神,故甚获广大读者之赞赏。一百多篇的灵应事迹,连载了三年,为了不负读者的期望,终于即将出版单行本了。
关于文殊大士住持清凉山(五台山)之事,在《华严经》里有这样的记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而在《文殊般涅槃经》更记载着:“佛灭度后、四百五十年,文殊师利菩萨,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扬法化,令成熟已,即与诸仙,飞腾虚空,至本坐地,泥拘树下,结跏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遍照十方诸有缘者,悉令得度。作佛事已,有大火光,从毛孔出,炼金色身成琉璃像,于两臂上,有诸佛印,文相分明,琉璃像内,有真金像,正长六尺,坐莲花台,了了分明,火山灭已,此像宛然,其五百仙人,各现神变皆入涅槃,既灭变已,八大鬼王,升琉璃像,置金刚山顶,起塔供养”。虽然经典上有如此的记载,但仍鲜为世人所悉。直至汉明帝梦金人,佛法正式传入我国后,经得道高僧,修学有证之士,游历其境,亲睹圣迹后,始渐为世人所知。而历代以来,发心朝山者,更由于其心量与缘遇之不同,有见与不见,甚至把臂而过,犹不识其为菩萨之应迹者,亦大有人在。
这本《文殊大士灵应录》,虽只有一百多篇,但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欲见灵山圣境,有缘或无缘,其关键皆系于我人“心念”中。佛经常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萨影显中”。朝山者若能保持虔诚恭敬,不轻慢所见人物,于中亦不妄起分别,则大士所驻之灵山圣迹,莫不常随人之心,应所知量而示现。现在我们虽然不能亲临其境,朝礼圣迹,但有幸能目见此本“灵应录”,只要我们能细嚼文意,耐心的推究,必大蒙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