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主页 非典型肺炎你必知 非典型肺炎新闻每日更新 2003-04-21
发信人: letschat(永不放弃!), 信区: SARS.
本篇人气: 95
标 题: [转载] SARS病毒变种不断新病毒陆续有来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Apr 22 10:55:05 200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_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letschat 所发表 】
SARS病毒变种不断新病毒陆续有来
美国传染病监察权威路斯·柏克尔曼教授警告,继SARS之后将来还会出现其他传染性高而致命的新病毒。各地政府必须汲取这次SARS爆发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为应付未来大型医疗卫生事故做好动员准备。柏克尔曼认为,国际间缺乏全面的传染病监察系统,以致SARS由个别地方的问题,恶化为全球危机。她说:“国际间的协调在这次事件的初期有所延误,但在启动之后,有关的国际反应却是一流的。在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下,多国之间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合作。科学家及医疗专家都将他们的研究样本及临□数据无条件地公开,务求尽快了解病毒的特性及遏止其散播。”
柏克尔曼是美国艾摩雷大学辖下公共卫生预备状态及研究中心主任,曾任职美国疾病及预防中心20年,在90年代中掌管该中心有关对付新兴传染病的工作。她表示,从中港每天新增的SARS病例看来,病毒已经深入渗透这些地区。她说一旦病毒在社区找到据点,就变得难以遏止。当务之急是开发及广泛应用诊断测验。
柏克尔曼称目前世界各地爆发传染病的情况令人忧虑。1998至2001年间,世卫的「疫症爆发警告及反应小组」合共在132个国家578次核实了疫症爆发。
去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旗下的医学院,集合了18名流行病顶尖专家,评估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除了柏克尔曼外,成员还包括因研究微生物基因结构而获颁诺贝尔奖的约书亚·利德尔伯格。小组于上月完成了报告。报告指过去10年间,全球不但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的致病体,一些一度被视为已经受控制的传染病,如肺结核、登革热、霍乱及疟疾等又再度活跃。
这本题为《微生物对健康的威胁:兴起、侦察及反应》的报告书,把传染病肆虐的成因归纳为13个因素:微生物变种及适应力增强、人类变得更易受感染、天气及气候的转变、生态系统的演化、人口特色及人类行为、经济发展及土地耗用、国际旅游及贸易迅速发展、科技及工业发展、公众健康政策措施失效、贫穷及社会不平等、战争及饥荒、缺乏政治决心,以及恶意的生化破坏。
世卫资料显示,单在2001年全球死于最普遍的10种传染病人数,估计已超过1200万。柏克尔曼说:“我们必须痛定思痛,藉今次事件改善全球传染病的监察系统。非典型肺炎并不是唯一需要医疗应变的致命病毒,将来极可能会出现其他致命的传染病毒。”
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奥斯特罗姆说,它肯定要留下来。但还不清楚的是这种传染病将继续蔓延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问题,还是成为人类一种疾病,年复一年地偶然爆发。奥斯特罗姆说,问题在于“它是一种公共卫生骚扰、公共卫生问题还是公共卫生危机?”他说,“我们无法控制世界上的肺结核。那显然不像这种病容易传染。”
从长期来说,SARS可能对某些国家伤害更大。例如,中国可能继续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而美国可能继续看到少数病例。亚特兰大全国传染病中心的修斯说,“目前我很难看到如何在中国或者香港这些地方消灭它。我认为说它要留下来是明智的。”
不管SARS以何种形式发展,这种新疾病都显示了现代医药抵抗新病菌的威力,也暴露了面对自然产生的新病原即使今天的科学仍有很大局限性。
另据大公报报道,SARS国际研讨会20日在台北召开,香港大学传染病及微生物系主任袁国勇表示,SARS病毒有潜力成为继天花病毒之后的生化武器。香港学者披露的SARS血清及解剖报告显示,SARS病毒不仅侵犯肺部,亦损害骨髓、脾脏、肌肉、免疫系统等。
袁国勇认为,SARS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特性就是传染力高,且与狗猫等动物冠状病毒的基因重组交换产生突变而提高杀伤力,就此病毒特性而言,它有潜力成为继天花病毒之后的又一生化武器。
袁国勇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师杜家辉分别进行SARS的血清病毒及解剖报告,发现香港的SARS病人都有高烧,多数有肌肉酸痛、头痛、咳嗽等症状,病毒亦侵犯到神经系统,通常病人发病21天就具有自体免疫力。
杜家辉表示,在SARS死亡病例的解剖中,可发现SARS病毒不但摧毁病人的肺脏,造成病人的肺衰竭,并发现病人的免疫功能低落,脾脏有白点,肌肉组织、骨髓亦有受损情形,这些发现将有助了解SARS病毒在进入人体后,究竟会造成何种伤害。
香港卫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监测调查组吴怡君博士表示,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SARS病人约有20-30%腹泻,而台湾病例的腹泻比率高达57%,其次,病人100%有发烧和咳嗽,66%有肌肉酸痛,50%有呼吸困难,另各有40%左右的人会恶心、呕吐及头痛等。